美瑶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美瑶小说网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60章 秦本纪(二十二)

第60章 秦本纪(二十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惠文王十四年,秦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召陵、丹、犁臣。我对地理了解的不多,更别提军事地理,但是能被争夺下来的城,一定有值得争夺的意义。

这一年,蜀相陈庄杀了蜀侯来投降。蜀侯叛变的时候,秦惠文王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赢荡继位,并且在临晋跟魏襄王举行了会面。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越国都表示了臣服的姿态。这里没有赵国。

关于蜀国又有个故事。之前我们讲过,司马错打下了蜀国,秦惠文王派陈壮担任蜀国的相国实际主持蜀国的事务监督蜀侯,同时还派遣张若掌管蜀国的军队。张若和陈壮,一个在政,一个在军,成为蜀国真正的实权派。蜀侯实质上的权力是不足以支撑他叛变的。

蜀侯敢于谋反,有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楚国方面频频派人联络蜀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共同对秦国。当时丹阳之战刚结束,楚国正准备与秦国打一场规模更大的蓝田之战,楚怀王约蜀侯一起,给秦国制造麻烦。蜀侯清楚,要让楚国与秦国打一场长期的战争,这种机会几十年也没有一次,不可能错过。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当时蜀郡的军队,数量大约二十万,绝大多数是本地人,但中高级将校,大部分都是当初秦惠文王派来的秦国人。蜀军的最高统帅,即蜀郡太守,则是秦惠文王很信任的青年将军张若。要在军中发动政变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名利动人心。陈壮被策反了。人一旦得到权势就舍不得放手,在陈壮看来,自己在秦国不过是个小国的外臣,根本入不了秦国朝堂,但是如果蜀国独立了,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蜀国资源丰富,比他能从秦国那里得到的好处多多了。

然后想要造反的这些人制定了三步计划。

第一步,送一份祭品给秦武王,毒死他。由于秦武王年轻,秦武王一旦去世,秦国必然会变成诸公子争位的局面,咸阳不会派兵来平定叛乱,蜀国正好可以乘机独立。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是供奉过神灵的食物,虽然时间久了有可能过期甚至发霉,但受赠人一般还是会吃掉一部分,以示对神灵的敬畏。他们也不担心秦武王不吃。

这种时候,王太后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秦武王的母亲魏太后让一个倒霉的宦官先尝了尝,结果宦官被毒死了。然后这魏太后就招来了司马错,看看怎么把蜀国好好教训一顿。

要知道当年是司马错打下来的蜀国,之前丹阳之战打得如火如荼,司马错跟几万军队呆在咸阳一动不动就是为了防止蜀国叛乱,司马错于是带了五万兵直奔蜀国。

第二步,在祭品送到咸阳当天,蜀侯已经提前离开成都城,与相国陈壮在成都城外,召集着各地赶来的蜀军。号召蜀军中的蜀人兵变。毕竟真的打仗还是底层士兵多。底层的士兵是蜀国人。所以军队哗变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的话就很考验张若的能力。当时秦国在蜀国总共就一万多人(秦国本身不断的跟东方的国家以及楚国打仗,兵力有限)张若把一万人的秦国士兵主要分布在蜀侯所在的成都,其余地方都是派少量人管理,大体还是以蜀治蜀。同时还招募了一万蜀国兵,招募的这些蜀国兵都是对秦国有好感,并且家属都安置在成都的没有后顾之忧的。所以成都城也不那么好打。

第三步,召蜀郡西南部丹、犁等部族发兵来支援蜀军。丹、犁等部族位于金沙江上游,与蜀国保持了几百年的友好关系,秦国入川之后,却忽视了(或者说没有顾得过来)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关系。

但是很不幸,随着司马错的大军入川,叛乱的蜀军被击溃,秦国大军离成都城已经不远了。很多叛军四散奔逃,跟这陈壮等一起谋反的秦国人,都想办法撇清关系,于是陈壮就把蜀侯干掉了。还把蜀侯的首级送往成都,向张若邀功。

张若一面派人好言抚慰,一面上报司马错。司马错没有被忽悠,就把陈壮正法了。西南的丹、犁等部族的军队南撤。司马错继续挥师南下,在金沙江流域,打败当地的丹、犁等部族,逼迫他们称臣。

当时蓝田之战已经开打,秦国关中的局势非常凶险,为了牵制楚军,司马错统领这支秦军进入巴郡,猛攻楚国占据的涪(fu)陵。秦国南下巴蜀之后,巴国旧都江州为秦国所占,而另一个旧都涪陵则早前为楚国所据。楚国在涪陵部署的兵力,也有一万人,司马错攻下涪陵,让楚国失去四川盆地的据点。也给关中蓝田大会战的秦军帮了忙。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武王即位后,把张仪、魏章赶跑去魏国了。有人说为什么呀,张仪为秦国做了多大贡献啊。脾气不和可不可以?秦武王就是看不上张仪可不可以?

说起来,这种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毫无底线的小人,一般人都看不惯,尤其是年轻的热爱武力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不过是驱逐出境,已经算客气了,秦武王一直都看不惯张仪的嘴脸。

至于魏章,魏章是张仪一直以来推荐人用的将领,很多时候这两个人文武配合,所以,张仪留不下,张仪一系的魏章照样只跟跟着跑路。

秦武王二年,秦国第一次设置丞相。严军疾和甘茂分别做左右丞相。

严军疾我们前面说过,这里就不讲了,说到甘茂,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孙子甘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十二岁封侯拜相(其实是上卿),其实甘茂也是很厉害的人。前面讲魏章攻打汉中的时候,甘茂就做了助手。

甘茂是通过张仪严军疾引荐到秦惠文王面前的。之前蜀侯叛乱的时候,甘茂也是跟着出兵了的。平定蜀地以后,秦武王就任命了甘茂做左丞相。也就是这一年,张仪死在了魏国。

秦武王三年,秦武王跟韩襄王在临晋城外会面。关于这次的会面,我没有找到多少资料,很大的可能是秦国想要向东扩张,而韩国正在秦国东扩的路上,并且很富有,又实力不足够弱,可以压一压,又不能一下子压扁,所以大家见个面谈一谈,做些可忍受范围内的妥协。

这一年韩国重臣南宫揭去世,严君疾做了韩国的宰相。据说这一项任命是秦国韩国之前达成的协议。但关于协议,没有找到资料。而且结合后面的内容看,严君疾在韩国做宰相的时间很短。

就在同一年,秦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有个心愿,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这样哪怕死了,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就说:“请允许我去魏国,跟魏国约定一起攻打韩国。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秦武王应许了甘茂的请求。

甘茂到魏国后,就对向寿说:“您回去吧,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甘茂的主张了,但甘茂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

向寿回到秦国,把甘茂的话报告给秦武王,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达息壤,秦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

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都是非常富裕的。名义上是县,其实真正的规模是郡。现在大王您要我离开自己所凭据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要取胜很困难。

从前,曾参住在费邑,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他的母亲正在织布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他的母亲仍然织布神情不变。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他的母亲扔下梭子,走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

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有三个人怀疑他,就使他母亲真的害怕他杀了人。这就是三人成虎。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可是怀疑我的决不只是三个人,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样,怀疑我啊。

当初,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边夺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大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吓得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严军疾和公孙奭这两个人一定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您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

秦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请让我跟您盟誓。”终于让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严君疾和公孙奭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那里的事,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我跟甘茂有过盟誓啊。”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让甘茂进攻宜阳,斩首六万,终于艰难的拿下了宜阳。韩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讲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