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瑶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美瑶小说网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54章 秦本纪(十六)

第54章 秦本纪(十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进入到秦国的商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要能见得到秦孝公。

商鞅就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景监是楚国人,芈姓,跟后来的宣太后一个姓。至于景监为什么能成为秦孝公的宠臣我们不清楚,是秦孝公的母族或者妻族(包括小老婆)里有楚国人,并且把景监送到了秦孝公这里,还是说当年秦楚之间人才交流流动也比较频繁呢?

景监身为秦孝公的宠臣,自然知道秦孝公的雄心壮志,商鞅首先用自己的讲述打动了景监,于是景监极力向秦孝公推荐商鞅。

后世有人就因为商鞅通过景监一个宠臣而得到亲近秦孝公的机会而不是通过正常的大臣推荐途径,说他做人风骨不那么硬。要知道商鞅是公族,他本身又在公叔痤身边当过秘书,太明白宠臣近臣对君主的影响了,为什么要舍易求难?说风骨如何这些话的,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不食人间烟火。

得到了景监的极力推荐。秦孝公求贤若渴,立即召见了商鞅,商鞅一时之间没有摸到秦孝公的脉,就从五帝兴起开始谈,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讲完后,秦孝公才睁开眼睛,对商鞅讲的根本没兴趣。

第一次失败了,又有了第二次面谈,这次商鞅讲的是王道,也就是商汤周文王这些人崛起壮大的事情,秦孝公还是不感兴趣。

浪费了两次机会,商鞅第三次要求见孝公。秦孝公已经觉得商鞅名不副实,根本就不想见商鞅了。景监也很为难,商鞅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说自己已经确实把握到了秦孝公的心理,到底说服了景监。

这次商鞅换了个内容,开始讲述五霸兴起的历史,向孝公宣扬富国强兵之术,说明变法革新的重要性。这次讲的强国,复兴之道,秦孝公越听越有兴趣,两人谈了好几天,秦孝公都不知疲倦,反而精神抖擞,兴致勃勃,美好的前景让秦孝公决定支持商鞅变法改革。

这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第一次的时候,讲古代三皇五帝的事情太远了,传说里都是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做大事,难还几乎没有机会,见效超级慢;商汤周文周武王的修德养声望,团结周围小国的做法也一样的慢;当说到春秋争霸尤其是之前几十年魏国变法造成的强盛局面,秦孝公才更能深有体会,秦国之前几十年曾经被魏国打得很惨嘛。而且,秦孝公才二十郎当岁,正是血气方刚、豪情壮志,一上头就想挽袖子的年龄,要的就是虎躯一震,霸气侧漏,振臂一呼,天下景从。

秦孝公二年,周天子给秦孝公发了份祭祀用的腊肉,表明周天子是很看好秦孝公的,这件事大部分可能是得益于秦孝公父亲秦献公的余威。

秦孝公三年,商鞅劝说孝公变法。秦孝公是早就动心了的,但是朝政从来不是君主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所以要在朝堂上讨论。要讨论就收要拿出细则来,拿出来以后,捅了马蜂窝了。从前朝到后宫,反对的人排着队的劝。甘龙、杜挚等都大肆反对。有人说为什么呀?富国强兵多好的事情呀?因为他们这是要断好多人的财路,甚至活路。

我们先看看变法涉及到什么。变法的第一步是要多攒点家底,有钱才好办事。

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为什么要发布这么一条命令呢?因为河西之地是产粮区,之前失了河西之地,秦国的粮食一定程度要靠进口,这就促进了大宗商品的交易,商业赚的比农业可多多了,但粮食命脉在别人手里很危险,人家要是想卡你,粮食不卖给你,看你国家乱不乱。要是非要买,走私的人也不是没有,你花得起价钱就行。很多人甚至高层贵族都参与到粮食市场。所以,商鞅说要提高农业地位抑制商业发展,对国家整体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某些人某些集团,就是在捅人家肺管子。

同时商鞅的变法还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这里有两点要讲的,第一,商鞅要细化刑法,就是干了什么坏事,要受到什么惩罚,都写的明明白白,这就给贵族和官吏少了很多操作空间,比如我家管家干了点不那么能说到明面上的事,我跟管治安的不管几把手有交情,喝杯酒,人我就带出来了,毕竟说用的顺手的人,怎么能折了呢?现在你把法律搞得这么细,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判,要是不遵守,说不定顶有人就盯上了,麻烦!还影响我管理和威信。

第二条吧,就属于伤害性不那么大,但侮辱性极强的,商鞅要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什么是贵族?家里富贵了几代,提炼出一整套吃喝玩乐技巧的才叫贵族,要不然只能是暴发户嘛,你让这些贵族跟他们从来没放到过眼里的泥腿子一样去干活,还让不让人活命了。还有一条就是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我们祖上卖命得来的封地土地,我们花费大力气人口开出来的荒,还要跟那些小民一样交税?你怎么不从石头里面榨出油来?

但是,秦孝公明白,这样干对他是有好处的,对整个国家来讲也是有好处的,任你谁来劝都不行。就指明了我要支持商鞅。

商鞅你一个外国人,我们朝堂上知道你是谁,老百姓知道吗?商鞅也有办法。城门立柱,一根木头,你从我指定的地方挪到我指定的地方去,我赏给你重金,来表示我说话算数。看起来天上掉馅饼的事,好几天没人动,结果有一天,就有个人心动了,扛着木头就到指定的地方了,然后他还真就拿到赏金了。这跟有个人众目睽睽下中了五百万一样,大家也就知道商鞅是谁了,然后也就知道他想要干什么了。

反对的人也不是没招,前朝后宫哭哭闹闹你都能避而不见,你儿子还要不要?后来这些人干脆让秦孝公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明确表示反对变法。秦惠文王刚几岁,几岁的小太子被人撺掇反对变法,就好打脸。后来还是商鞅灵活,把太子老师的鼻子割了。所以商鞅也确实很招人恨。

初期实验卓见成效,开始第二步,也就是初步变法,加强中央集权,强兵。

首先讲的就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

这是后代断断续续延续千年以上的一套法令,之前一家人犯了罪,比如特别大的叛国、弑君,基本上是家族跟着团灭。现在不一样了,你们邻居要是干了坏事,你也跟着倒霉。

所以小心点啊,注意着点啊,万一他们中谁有不对的地方警醒机灵着点啊,赶紧报告啊。报告了有好处,不报告吃瓜落儿,掂量掂量轻重啊。所以这样的话,大家都会比较警惕,谨慎,谁还没有三两个看不对眼的呢?万一让人告发了不是找不自在吗?

所以改革户籍制度和实行连坐,也关系到另外三条,第一,改变法律,制定细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写得明白,干了干该干的的什么奖励,干了不该干的的什么惩罚,有律可依。

第二就是严禁私斗,你借官府的手收拾我,我心里不服气揍你一顿;或者连坐形势下,我老实巴交什么都没干,也没看见你干坏事,我就受罚了,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也别想好。私斗这种事一段时期内一定会变多。禁止私斗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是针对中下阶层。高门大户的,人家干点啥,你也不知道啊。

对于大家族,另有一套针对性的制度,推行小家庭制。这项政策应该是和土地财产制度相关联的,达到一定的条件可以从大一些的家族里分出去,并且是带着一定的财产或者土地。要知道大家族的好处是集中,一个大的家族可以集中一族之力供养一个到多个确实是可造之才的孩子,缺点也相对明显,倾向于精英或者族中高层,对中下尤其是底层资质不怎么好的大部分是不公平的。而这些精英上层做决定做大投资的时候,基本不会知会下面人等。若是受益,基本上层受益,要是犯了大错倒霉,可能全家倒霉。有些人就会忍不住想分家。后世汉代实行的推恩令,基本思想也是这个么意思,你们越小越好,都干不过我,也干扰不了我,就得听我的。

对于官制军队也进行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制,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建立十七等军功爵制。

大体意思就是,一个职位,以前你家祖上当过了只要没有叛国杀君或干啥别的大错,基本上传了你爹再传给你,不会跑出你们家这个家族。现在不行了,你家家学渊源是吧,拿出成绩来跟人比啊,有本事的上,没本事就滚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一些大家族的凝聚力影响力,也使得有才华的人确实能崭露头角,提升国家队内的威信和掌控力,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在军队评职称问题上,还有了详细规定。什么样的功劳,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比如,砍一颗脑袋,就能获得最低级的爵位,得到一顷地,一个仆人。我们留心下这个砍人头的规定,后面很容易看到斩首几万人的记录。这样的话干的好了,有家底传给子孙,干得不好,要退位让贤,拿着爵位带来的死工资等着养老吧。这里爵位和职位分离,其实和隋唐推翻世袭制搞科举其实也是一个本质,这当然也是一个艰难的反复斗争的过程。几千年下去也依旧会有个程度上的差别,不可能完全消灭。

刚开始的时候,百姓对于这些繁琐的规定很苦恼,两三年过去,老百姓都觉得很好啊,知道要干什么了,怎么干了。自己不用操心了,简直太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