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瑶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美瑶小说网 > 绝世风云 > 第27章 027

第27章 02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伙坐在大厅烧火堆烤火等待着,付根娥在房间里生小孩,痛得撕心裂肺的叫喊着,付金香在里面帮儿媳做接生,木板的隔间有一个小洞,邹建民往里面看,看见付根娥跪在床厅面前痛的直叫,付金香一个劲的在旁边喊儿媳:“用力用力再用力点…”邹建文回忆着。

邹建民抢着说:“我也记得,我抢你看的小洞,往里面看…假(奶奶)还说,快点用力,就出来了…半个头看见,快加把劲…你这时候你又推开我让你看…”

“也就这个时候听见古艾…古艾…古古艾…的叫声…假(奶奶)说是带棒的而且很大…”邹建文说。

“大料子“伟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绰号。“哈哈…”

“后来大家都非常开心,谁姑(小姑妈)就把已经烧好的热水端进房间…”邹建文接着说。

“到时候你姐国英也会这样子的为…”邹建民说。

就这样一路议论着,高高兴兴的,开开心心的回到了西山……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的开始——

九月一号是学校开学报名时间。

这天,邹建民,邹建文,邹伟民,汪伟仙,汪土荣,汪卫萍,邹梅花,邹伟新,汪日成,汪卫忠,邹樟花,邹樟英,邹伟英,邹军英,邹莫仙,邹建武,邹伟春,邹梅仙等…浩浩荡荡的从西山翻山越岭去长川读书报名。

邹杏英,邹家兵没有考上初中就没有书读了,

邹家法高中已毕业,

汪土发初中也毕业了,

邹金法已经学篾匠了。

读书的路上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热闹的氛围了。

邹建文今天是初一报名。

邹伟民是五年级。

邹建民,汪土荣,汪伟仙已经是初二。

长川高中迁往合并到坝头高级中学。

教育改革开放后,初中从两年教育变成了三年教育。

把原来的高复班变成初三班,那些没有考上中专又不乐意读高中想继续考中专的同学留下来变成了初三班。

课本的变化更大,把原高中课程放进初二初三教程里,把大一课程放进高中课程中。

特别是数学。

初中老师多半是原来的初中毕业生,对高中的代数几何课程内容几乎是完全不懂的。怎么教学生?

于是教育局派高中老师晚上来给初中老师上课补习,给小学老师辅导初中文化。

就这样,老师们晚上自己上课读书学习新知识,白天教学生,现学现卖。

学校老师也大幅度做了调整。

体育老师鲍佩忠老师调到高中去了,

现在由高中刚毕业的徐忠明老师教体育课。余菊花老师可就吃香了,她教全校三个年级的英语课程。

沈龙庆老师当了一甲班年级的班主任。

吴光炎老师代理初二乙班副班主任,又是付校长。

王康义老师做了一乙班年级班主任。

邹志军老师二甲班班主任兼教务处主任。

沈和庆老师初三班主任。

总五个班。

班级教室没有变。

原副校长周薛表老师现在当校长。

原校长汪国秀已经调走。

两个陈老师已经调走,程达生当中心学校校长。

原高复班的同学吴启友变成了初三学生。任然和邹建民睡一个铺位。

第一天早上报名,下午劳动,全校打扫卫生。

接下来开学典礼大会。

第二天就正式上课。

老样子,余菊花的课,邹建民是不会认真听课的,他还在叛逆期中。

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课。

体育老师进班后。

“同学们,下午好!”

“老师下午好”

“同学们,我是你们新任的体育老师,以后你们体育课就是鱼(由)我上的…今天我们上的是篮曲课(篮球课)…!”徐忠明老师就是两个字永远带家乡口音说不清楚,(去读成球)(球读成曲)(油读成鱼)(鱼读成油)……

同学们听他说这个字都会哈哈的大笑。他自己也知道同学们取笑他,但是他就是改不过来。他个子不高,口齿不清,高的同学比他还要高。

“好,现在大家裘(去)操场”徐忠明老师说。

大伙来到了操场排队。

“同学们,现在我来示范一下打篮曲(篮球)的技巧…”

“蓝曲(篮球)拿到手上,然后脚尖顶起蹲下球(去),再用力往上跳,再把蓝曲(篮球)对着蓝曲(篮球)网按上裘(去)…”

“老师,按上裘(去)是按哪里裘(去)?…”郭樟富取笑徐忠明老师学着老师说话问。

“哈哈…”

“哈哈…哈哈…”

“严肃点,不要求笑(不要取笑),好好认真听,认真看…”

“那…那老师中午烧…烧…油油(鱼)没鱼(有)放…放…放鱼(油)吗?…”程樟贵跟着起哄,本来他就是结巴的,学起老师讲话就搞笑了…

“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同学们,包括徐忠明老师自己也笑得前屈后弯……

女同学几个眼泪都笑出来……

这天——

“伯,小孩都大了,房间太小,老建古天天爬楼上睡觉也不安全,我想建新房子,”邹水金问父亲邹森田。

邹森田说道:“建房子?你手头那么紧,有能力建吗?…”

邹水金无奈的说道:“木有办法,咬咬牙做呗!…”

邹森田看看二儿子说道:“水根你看怎么样?…”

邹水根也有同感:“建房是好事,大哥家里人那么多,住,确实是一个问题…”

邹水金解释道:“是酱样的,如今老凤敲这么大了,帮忙做点事应该还是可以的”

邹水根连忙说道:“那好吧! 我有空也可以帮帮你。”

父亲邹森田问:“水金,你打算新房建哪里?”

邹水金回道:“就猪栏那边吧…”

邹森田点点头:“也行,不过得把厨房一起拆了建,要不然不够大,就这么定下来吧!”

于是邹水金,和女儿邹风英俩空下来就挖墙脚沟,把猪圈和厨房也拆了建房。

挖好了墙脚沟,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叫上邹水根请了几个人就开工打墙脚。

那时候请人是换工的,今天他帮你,下次你得帮他,不用支付工资。

邹水根是兄弟,兄弟帮忙都是义务的。

邹水金邹风英两父女起早贪黑的干,几天就把泥土墙建的有一米多高了。

这时候木匠师傅也上门了。

这天礼拜六,邹建民和往常一样放学回家,生产队没有事情就吃过饭就出去玩。

木匠是大河滩的庆祝,个子高高的,以前和邹水根他们一起做过木匠活的,和邹水根成了朋友,喜欢喝酒,喝完酒就喜欢瞎扯淡。

邹建民吃过午饭,准备出去玩,邹水金看见就让他过去帮忙。

“老建古过来帮帮扶着杉木尾巴,…”邹水金吩咐道。

“哦…等下,我想去闷子家拿点东西就下来…”邹建民因为和闷子汪土发说好去他家拿支画笔,是昨天问他借的…

“你看你的儿子这么不听话,没有规矩!”庆祝没轻没重的说。

“你才没有规矩,银家现在有事啊…”邹建民不服气的说道。

“水晶包,你看你…你的儿子太懒惰木有规矩”庆祝再次挑破是非。

邹水金经不起他鄙视的挑拨离间,火冒三丈高,把一根刚锯下来的杉树尾巴有小碗大小的树尾巴,举起就向儿子砸下去,邹建民一看不对搜嘎退就跑。

邹水金见一次没有砸到儿子,干脆就使劲力气横扫过去。

“啊哟…痛死了…”

邹水金一棍正好打在儿子老建古的脚后腕上,当场摔倒在地痛死过去。

正好被邹风英看见急忙跑过去扶弟弟,她吓得大叫:“伯,你干什么啊…建民荤死过去了”。

爷爷也听见走出屋外。

妈妈也跑过来抱着儿子哭…

“啊哟…啊哟…痛…痛”老建古苏醒过来就一直叫痛。

妈妈想抱儿子回家。

邹水金立即喊到:“今天哪国敢拉他回家试试,我一起打…”

邹建民两只脚痛得站不起来,爸爸又不肯妈妈扶他。

妈妈和姐姐只能含着泪水走开了。

爷爷过来给邹建民脚摸了摸说道:“还好没有伤到骨头,休息养养就好,谁让你不听话呢!现在不是受罪了…”

“呜呜…呜呜…”邹建民又痛又恨,恨死这个木工了。

邹建民爬起来,一步一步的往家里爬,因为脚被打的站起不了,只能爬。

好不容易爬到楼上,上了床就蒙头大哭…再加脚上痛的…

奶奶拿着菜油上楼给老建古擦涂受伤的脚腕。

然后哄着孙子,邹建民在奶奶的呵护下睡着了…

邹建民一觉醒来已经是晚上,他没有下去吃晚饭,因为脚没有办法走动,姐姐邹风英把饭给弟弟送楼上吃。

邹建民吃完饭,就接着爬在床上,这时他的脚已经有点肿,皮肤发紫。

晚上本来安排木匠和邹建民睡的,邹建民怎么也不可能让他睡的。

后来木匠就也在二楼楼梯边铺上稻草和草席住下…

第二天。

邹建民的脚腕更肿黑了。他起不来,只能一顿三餐姐姐送楼上。

到了晚上,木匠两个徒弟也来了,小徒弟叫顺革,大徒弟叫,水友。

他们吃晚饭的时候就听见楼下在划拳“六啊六”

“嗷魁手”…

木匠庆祝和大徒弟水友划拳的声音很响。

本来又安排小徒弟顺革和老建古睡,结果邹水金看见儿子脚肿得很厉害。就只好让他们三个木工睡楼上地板通铺。

这一次啊就整整在楼上休养了一个礼拜没有去上学,每天奶奶付金香都上楼给孙子搽涂菜籽油。

还别说,菜籽油的功效特别好,一个礼拜邹建民的脚完全康复。

礼拜一,邹建民又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上学去了。

新房的泥土墙越来越高,到了楼板差不多高就歇下来,等木工活干完上梁摆酒席了。

这段时间家里很热闹,人来人往,客人很多,有送菜来的,有送面条的,有送酒的。

因为邹建民家里穷,亲戚们来帮忙干活还都带东西来的。

家里用木匠,伙食自然没得说,家里最好的拿出来招待客人和木匠。

相处时间久了木匠小徒弟和邹建民也就有话题聊了,尽管邹建民非常痛恨木匠庆祝。但是也不敢得罪他,要不然又会挨揍。

客家人建房的规矩就是必须尊重建房的木匠和水泥匠。得罪不起。

这天,终于新房上梁摆喜酒的好日子到了。

一大早天没有亮,木工和付正元,邹水山,三个人就上山偷正梁。

其实头一天就已经看好了正梁树。

但是必须要走这个程序,客家人说法是《偷梁换柱》把好的梁偷到自己家里,梁代表一家的顶梁柱,必须去偷最好的梁。

天没有亮前必须出发行动,还要放鞭炮喝彩。才可以砍树。

他们三个人把梁树砍好,然后把树木抬回来,放在阳田型的干田里,派人守住,不得让闲杂人碰摸。只有木匠可以任意雕琢。

天亮了,家里客人越来越多,帮忙的人就不用说了。

木匠指挥众人干活。邹水根本来就是木匠老师傅,再加西山生产队社员一个个都是木工好手。

全生产队人都来贺喜帮忙竖新房。

木匠把木方和木柱子拼斗着,很快第一屏就准备竖起来了。

很多人,拉的拉,顶的顶,抬的抬,几十个人一起动手…

“来啊!一…二…三…起…”

“起…”

整屏几千斤的木架竖起来了。

固定好后…

又竖立第二屏,最高的柱子有十米高。

然后两屏链接起来…

第三屏也竖起来连接好。

吃饭时间到了,大家就开始吃饭喝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